公告

按方抓药请联系客服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

甘草

免责声明:本站图片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


  简介

又称:美草、蜜草、国老、甜根子

· 具有补脾益气、清热解毒、祛痰止咳、缓急止痛、调和诸药的功效

· 常见中药材,既是中药又可当作食物。炮制后可入药,常被用于方剂配伍、中成药中

· 湿邪内盛导致的胸腹胀满、呕吐、水肿忌用。不宜与海藻、京大戟、甘遂、芫花等同用


中药介绍

· 甘草(Liquorice Root)取自豆科植物甘草、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。

· 因其味甜,所以得名“甘草”。此外,甘草多用于复方,擅于调和药性或矫正异味,因其调和有功,所以别称“国老”。

· 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,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,心气虚引起的心悸气短,以及咳嗽痰多等疾病。

· 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《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》,甘草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(即食药物质,在民间简称“药食同源”),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[1-4]。


主要药性

味甘,性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[1]。


产地选材

· 主产于内蒙古、甘肃、新疆、陕西、东北等地,常生长于钙质草原、旱沙地、河岩砂质地、及盐渍化土壤中。

· 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根须,晒干[5]。


性状特征

  甘草

· 根呈圆柱形,长25~100厘米,直径0.6~3.5厘米。外皮松紧不一。表面呈红棕色或灰棕色,具有明显的纵皱纹、沟纹、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。质地坚实,断面略显纤维性,黄白色,具有粉性,形成层环明显,呈射线放射状,有的有裂隙。

· 根茎呈圆柱形,表面有芽痕,断面中部有髓。

· 香味轻微,有特殊的甜味。

  甘草片

· 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。外表皮呈红棕色或灰棕色,具有纵皱纹。

· 切面略显纤维性,中心黄白色,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。质地坚实,具有粉性。香味轻微,有特殊的甜味。嚼之没有豆腥味。

  炙甘草

炙甘草是甘草的炮制品。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。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,切面黄色至深黄色,微有光泽。形成层环明显,呈射线放射状。略有黏性。有焦香,味甜[6-7]。


储存方法

储存在通风干燥处。蜜甘草密闭储存,放置阴凉干燥处。防霉,防蛀[6-7]。


古籍记载

· 《本经》:“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,坚筋骨,长肌肉,倍力,金疮肿,解毒。”

· 《名医别录》:“温中下气,烦满短气,伤脏咳嗽,止渴,通经脉,利气血,解百药毒。”

· 《本草集要》:“善和诸药,使相协而不争。”


  功效作用

治疗功效

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[1]。


主治病证

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,咳嗽痰多,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,痈肿疮毒,缓解药物毒性、烈性[1]。


作用分析

  补脾益气

· 甘草味甘,性平,能补益中焦脾胃,改善气虚,用于治疗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。

· 甘草入心经,补益心气,鼓动血脉,有益气复脉之效,可以治疗心气不足引起的心动悸、脉结代,表现为心跳加快,常伴有心慌,脉搏跳动不连续、有间歇。

  清热解毒

甘草生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,可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、痈肿疮疡,还可以辅助治疗药物中毒、食物中毒。

  祛痰止咳

甘草入肺经,可治疗多种咳喘,无论外感内伤、寒热虚实、新病久咳、有痰无痰都能使用。

  缓急止痛

· 甘草味甘,能缓和疼痛,适用于缓解胃脘部、腹部、四肢疼痛,此类疼痛大多紧急发生,疼痛中带有拘紧的感觉。

· 还可用于缓解方剂中某些药物刺激胃肠引起的腹痛。

  调和诸药

甘草多用于复方,擅长调和不同药材的药性,使寒热、温凉、补泻等药性相互协调。还能借助其甜味,矫正方剂中其他药材的异味,有广泛用途[4-5,8]。


临床应用

  脾气虚证

治脾气虚,表现为倦怠乏力,进食减少,大便稀等,常与人参、白术等同用,如四君子汤。

  心气虚证

治心气不足,不能鼓动血脉引起的脉搏不连续、有间歇;以及阴血不足,心脏得不到充养引起的心跳加快,并伴有心慌气短,常重用炙甘草,并与人参、阿胶、生地黄等配伍。

  咳嗽

· 治疗风寒咳嗽,可与麻黄、苦杏仁等配伍。

· 治疗风热咳嗽,可与桑叶、苦杏仁等配伍。

· 治疗肺热咳喘,可与石膏、麻黄、苦杏仁等配伍。

· 治疗肺虚咳嗽,可与黄芪、太子参等配伍。

· 治疗咳嗽痰多,可与半夏、陈皮等配伍。

· 治疗干咳无痰或少痰,可与沙参、麦冬等配伍。

  脘腹、四肢挛急疼痛

治疗脾虚肝旺引起的胃脘、腹部挛急疼痛,或者阴血不足引起的四肢挛急疼痛,常与白芍配伍,如芍药甘草汤。

  热毒疮疡,咽喉肿痛,药食中毒

· 治疗热毒引起的疮疡,可单用甘草,或与金银花、连翘、紫花地丁等配伍。

· 治疗热毒较重引起的咽喉肿痛,可单用甘草,或与玄参、麦冬、桔梗等配伍,如果红肿严重,适合与射干、山豆根、牛蒡子等配伍。

· 对于多种药物、食物中毒的患者,在积极送医抢救的同时,甘草也有一定的辅助解毒作用。

  调和诸药

· 多用于复方,甘草可使具有毒性的药物减弱毒性,还可使热性的药物减轻热性,使寒性的药物减轻寒性,如果方药中寒热属性兼有,甘草可使各个药材性质协调,避免药性互相对抗。

· 甘草味甜,还用于矫正方剂中其他药材的异味[4,9]。


现代研究

· 研究发现,甘草有强壮作用,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、增强免疫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炎、止咳、祛痰、平喘、抗胃溃疡、抗氧化、抗心律失常、降血脂、降血糖、保肝、利胆、利尿、抗突变、抗过敏等药理作用。

· 甘草甜素或其钙盐有解毒作用[4-5,8-10]。


  使用方法

甘草可单独使用,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,或应用于方剂、中成药、药膳等。

用法用量

· 甘草煎汁内服时,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2~10克。

· 干品研末,入丸、散,6~10克。

· 生用,适合清热解毒;蜜炙用,适合益气复脉,补脾和胃,缓急止痛,经过蜜炙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祛痰止咳的作用。

· 除消食药(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)、镇静安神药(临睡前服用)等药物之外,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,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,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[1,8-11]。


炮制方法

  甘草片

取原药材,去除杂质,洗净,以定量的水或者其他溶液浸润药材,使水分缓缓进入药材内部,直至药材完全吸收水分,切厚片,干燥。

  炙甘草

取炼熟的蜂蜜,以适量开水稀释后,加入净甘草片中拌匀,稍焖,直至药材完全吸收水分,放于炒制容器内,小火加热,炒至黄色至深黄色、不粘手时,取出晾凉。每100千克甘草片用炼熟蜂蜜25~30千克[6-7]。


常见配伍

  甘草配人参

· 甘草能补心气,人参擅于补脾益气,安神益智。

· 二者配伍使用,可增强益气健脾的作用,适用于治疗心脾两虚证。

  甘草配附子

· 甘草味甘,性平,药性和缓,用于方剂中,可以调和诸药、缓解药物的毒性。附子味辛,性热,有毒,可以温补阳气,治疗晕厥。

· 二者配伍使用,能缓解附子的毒性,保障用药安全[5]。


组成方剂

  炙甘草汤

· 药物组成:炙甘草、生姜、桂枝、人参、生地黄、阿胶、麦门冬、麻仁、大枣。

· 功能与主治:益气滋阴,通阳复脉。适用于治疗阴血阳气虚弱,心脉失养证,多表现为心跳加快,常伴有心慌气短,脉搏跳动不连续、有间歇,虚羸少气。还可治疗虚劳肺痿,多表现为干咳无痰,或咳吐涎末,量少,形体消瘦,气短,烦躁失眠,入睡后异常出汗,醒后汗止,或白天不自主地出汗,稍微活动就加重,咽干舌燥,大便干燥等。

  甘草泻心汤

· 药物组成:甘草、黄芩、人参、干姜、黄连、大枣、半夏。

· 功能与主治:和胃补中,降逆消痞。适用于胃气虚弱引起的痞证,多表现为一天腹泻多次,粪便中夹杂未消化的食物,腹中雷鸣作响,心下胃脘部感到满闷堵塞,触摸较硬,干呕,心烦不安等[5]。


制成中成药

  炙甘草合剂

· 药物组成:炙甘草、生姜、人参、地黄、桂枝、阿胶、麦冬、黑芝麻、大枣。

· 功能与主治:益气滋阴,通阳复脉。用于治疗气虚血少,心跳加快,常伴有心慌,脉搏不连续、有间隙。

  玄麦甘桔颗粒

· 药物组成:玄参、麦冬、甘草、桔梗。

· 功能与主治:清热滋阴,祛痰利咽。用于治疗阴虚火旺,虚火上浮,口鼻干燥,咽喉肿痛。

  四君子丸

· 药物组成:党参、炒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。

· 功能与主治:益气健脾。用于治疗脾胃气虚,食欲不振,进食减少,大便稀[5,7]。


药膳食疗

  小儿水痘

· 材料:绿豆10克,赤小豆10克,黑豆10克,生甘草3克。

· 做法:加水浸泡1小时后,煮开,小火煨至烂熟。以上为1次服用量,每日服用2~3次。

  老人中风热毒

· 材料:甘草30克,乌豆10克,生姜15克。

· 做法:以水400毫升,煎煮取200毫升,去渣,慢慢饮用。

  胃癌疼痛

· 材料:甘草20克,杭白芍30克。

· 做法:水煎服[12]。


  安全用药

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

· 使用甘草时,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,此外,甘草与一些药容易混淆,需加以鉴别。

· 甘草不宜与海藻、京大戟、红大戟、甘遂、芫花同用,以确保临床疗效、安全用药,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。

特殊人群

· 湿邪内盛引起的胸腹胀满、呕吐、水肿者忌用。

· 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,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[11]。


用药禁忌

· 有甘草过敏史的人群,则禁止使用。

· 甘草不宜与海藻、京大戟、红大戟、甘遂、芫花同用。如果您正在服用海藻、京大戟、红大戟、甘遂、芫花或者其他药物,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。

· 甘草不宜大剂量久服。

· 忌食辛辣、油腻、生冷、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,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,使药物的疗效降低,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[4,11]。


不良反应

长期大剂量服用甘草,可能导致浮肿、血压升高、钠潴留、血钾降低等不良反应[5]。


鉴别用药

  甘草与炙甘草

· 二者都有补脾益气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的功效。

· 甘草味甘,偏凉,擅长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多用于治疗肺热咳嗽、痰黄,咽喉肿痛,痈疽疮毒,辅助治疗食物、药物中毒等。

· 炙甘草味甘,偏温,更擅长补脾和胃,益气复脉,主要治疗脾胃虚弱,倦怠乏力,心跳加快,常伴有心慌,脉搏不连续、有间隙等[5]。


  药食同源

甘草既是中药又是食品,可在限定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,可做粥、汤、茶等,日常用途广泛。

特点介绍

· 甘草药食两用的性质决定了它用途的多样性,具体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。作为食品使用时,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物使用时有所不同。

· 比如,药用时可以生用,可以经炮制后(如炙甘草等)使用,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,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。

· 而作为食品时,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(如煮、炖等),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增或减。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[3]。


吃法用量

· 甘草为《中国药典》2020年版品种,用量为2~10克。

· 甘草作为食品,可以炖、煮、浸酒,做成粥、汤、茶饮等,适量食用[3]。


药膳应用

  粥类

· 绿豆甘草粥:绿豆80克,生甘草10克,大米150克。

· 做法:将甘草用布包好,绿豆、大米加适量水,慢火熬煮。

· 功效:清暑,利湿,解毒。

  汤类

· 甘草杨桃汤:甘草20克,净杨桃500克,白糖适量。

· 做法:杨桃洗净劈开,放入沸水锅中烫透,捞出,去掉皮和核,切成小粒;蒸锅内放入清水和甘草片,煮至味道渗出后,打成渣,放入白糖、杨桃粒,煮沸2分钟。

· 功效:清热生津,解毒利水。

  茶类

· 甘麦大枣茶:甘草6克,淮小麦30克,大枣10枚。

· 做法:将甘草和淮小麦研成粗末,每日服用30~50克,加去核大枣10枚,放入保温杯,沸水冲泡,加盖闷10~15分钟后,随时饮用,最后可嚼服大枣。失眠者,可在睡前1小时服用。

· 功效:养心安神,和中缓急。

  酒类

· 甘草苏叶酒:生甘草30克,生姜10克,紫苏叶15克,白酒500毫升。

· 做法:将生甘草、生姜、紫苏叶用酒煎取一半,去渣,随时饮用。

· 功效:解表散寒,补虚解毒[3]。


营养成分

甘草含有脂肪、糖类、果胶、维生素C等,以及营养元素钙、钴、铁、铜、镁、锌、锰、镍等[3]。


食用注意

· 甘草不宜与海藻、京大戟、红大戟、甘遂、芫花同用。

· 甘草不宜多服、久服或当甜味剂嚼食,尤其是儿童应注意[1,3]。

★重要提示:科普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且仅供参考,不作为建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医药网药品大全_中药配方颗粒_云药坊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2310619110@qq.com

云药坊客服微信
×云药坊-微信二维码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du2310619110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客服咨询详情!